2月17日,湖北省经信委印发《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湖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描绘了清晰愿景。
《规划》显示,经过多年培育,湖北省已基本形成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的新能源整车研发能力和以整车控制、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含燃料电池)等为“三横”的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将进一步发挥武汉、襄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发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品牌效应,形成1~2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2~3个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新能源客车企业,3~5个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专用车企业,5~10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新能源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的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一批独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企业,全力构筑新能源车产业高地。
推进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发展
对于如何增强产业后劲这一课题,湖北颇费思量。
根据《规划》,湖北省将进一步扩大中小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规模,形成整车开发和定型试验等产业化开发能力。持续跟进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客车和专用车的关键技术研发,促进超轻量新型客车平台成果转化,加快高集成度的电动一体化底盘产品技术成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及产业化能力。
《规划》的目标为至2020年,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年,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销量占全国比重10%。
增强关键零部件创新和配套能力
《规划》指出,核心零部件缺乏一体化系统配套能力,将严重影响整车性能和技术进步。因此,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和电控系统产业化和装备自主化,势在必行。湖北为攻此难关,进行了周密部署。
电池系统方面,湖北省将着力提高高性能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材料制备技术,车用动力电池单体、模块、系统设计技术,电动汽车电力系统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关键部件等。
电机系统方面,湖北省将着力提高电动轮/轮毂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新型微型涡轮发电机系统、基于EMT的电驱动系统等技术。
电控系统方面,湖北省将着力发展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控制技术、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纯电动汽车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车用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集成DC-DC和其他电气功能的控制器、可变电压控制器等。
此外,为建成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支撑体系,湖北省还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快换电池等新型商业模式。同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