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车 » 市场资讯 » 正文

自主新能源车也有自身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5  作者:鑫椤资讯
摘要:9月21日,宝马纯电动车i3和插电混动车i8跑车在中国上市。动人的故事和宏大的场面,电动技术和碳纤维车身等,都让众多媒体大开眼界,纷纷点赞。有言论认为,宝马i3、i8、东风日产晨风电动车、特斯拉以及后续外资新能源车的上市,将给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带来巨大危机。
       9月21日,宝马纯电动车i3和插电混动车i8跑车在中国上市。动人的故事和宏大的场面,电动技术和碳纤维车身等,都让众多媒体大开眼界,纷纷点赞。有言论认为,宝马i3、i8、东风日产晨风电动车、特斯拉以及后续外资新能源车的上市,将给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带来巨大危机。

       其理由是,外资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高,无论是宝马i系列、特斯拉还是东风日产启辰晨风都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有的外资新能源车还具备很强的价格杀伤力,例如晨风扣除补贴后,售价不到20万元,已经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短兵相接。

       相反,尽管今年1~8月,国内自主新能源车销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其整体技术水平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多数车型价格较低,畅销主要是因为政府补贴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一旦外资新能源车获得同样的补贴,自主新能源车将面临危机。

       这种说法虽然有合理性,但并不全面。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业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但已经形成了几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掌握了新能源车核心技术,有了自己的撒手锏。比如比亚迪。比亚迪与奔驰合资生产的腾势电动车已经上市,用王传福的话说,他们的合作是技术换技术的合作,是比亚迪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与奔驰造车技术、安全理念的“强强联合”。

       奔驰负责人唐仕凯也说,腾势遵照戴姆勒科学严谨的生产管理系统,对质量的关注贯穿整个供应链。腾势实现了戴姆勒立足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最安全、最可靠、最便利的电动汽车的目标,代表了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最高水平,超越了其他欧洲同行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连奔驰都来采用比亚迪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能说自主品新能源车缺乏核心技术吗?

       再如上汽。上汽生产的荣威E50电动车和550插电混动车,掌握了很多连跨国公司都没有的核心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宇通新能源客车掌握了整车控制核心技术、发动机智能启停控制技术(IST)、智能制动与能量回收技术和高效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技术(HEPS)等。宇通独有的“睿控”系统,摆脱了充电站的里程限制,百公里电耗只需90度电。看到这些例子,你能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不行吗?

       当然,很多自主新能源车企的确没有核心技术,外资对手的到来对他们是危机。但中国车企本来就太多,亟须兼并重组。如果把这个危机说成是对整个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业的危机,那就是以偏概全、误伤好企业了。

       然而,总有一些论调唱红外资品牌的优势,渲染自主品牌的短处。这仿佛已经成了一种舆论习惯和思维惰性。在燃油车领域,这种现象更普遍存在。比如, 自主品牌12个月市场份额连续下降、自主发展困难、进入冰河期、突围艰难等字眼频频见诸媒体,为自主品牌把脉、治病、探路等文章也层出不穷。其传递出的印 象是:自主品牌仿佛已经大病缠身甚至病入膏肓了。

       实际上,自主品牌的表现没有那么差,很多车企逆市上扬,每个月都能涌现出很多明星产品。有的自主品牌一直在闷声发大财。但这种宣传让自主品牌的形象和销量都受到影响。试想,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病入膏肓”的自主车企的产品,万一买了售后服务怎么办?

       诚然,这类报道的初衷是展示自主品牌的困境,提醒企业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注意,但如果形成思维惰性,见到困难就大肆渲染,其效果就与初衷背道而驰。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就坦言,自己几乎天天都在回答媒体“自主品牌出路在哪里”之类的问题,这是很折磨人的事情。如果媒体写得不准确,可能导致自主品牌的舆 论环境很压抑,心情很沉重。

       还是张宝林说得好,请媒体多给一些鼓励,多发现一些亮点。报喜不报忧的态度不可取。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做法同样要摒弃。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6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1203室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