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新型储能投资不能只看到政策刺激
日期:2024-05-17 10:24  
鑫椤资讯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行业视为一大利好消息。
 
  过去一年,国内新型储能行业“又热又卷”。在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行业供给爆发式增长,一年内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超过此前两年数量之和,新增装机规模则是2022年总装机的2倍多。
 
  赛道拥挤和成本下降,也导致储能产能过剩、价格腰斩。亿纬储能总裁陈翔在公开场合介绍,碳酸锂产能过剩,价格从最高点56.8万元/吨下跌至近10万元/吨;受上游材料影响较大的电芯和储能系统,2023年1月到2024年2月价格分别下跌58.4%和40.1%。
 
  2024年新型储能热度不减,多名从业者也直言“会更卷”。有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型储能行业正在加速洗牌,市场将更加看重储能的实际价值。笔者认为,这需要投资者对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认知。
 
  此前有观点提出,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过程中,新型储能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相当于“用几个矿泉水桶装长江水”。不过,有从业者认为,新型储能的价值不在于其充放电量占总发用电量的比例,而在于当电力系统供需失衡时能短时、高效地提供调节能力,保障电网安全。
 
  与此同时,作为调节资源,新型储能有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竞争对手”,且当前新型储能仍不具有价格优势。不夸大价值、承认可替代性是理性看待新型储能发展的另一面。
 
  “新型储能的发展离不开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盈利模式”已成为共识,但成本回收难仍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多地暂缺乏明晰的储能调用依据。有专家提出,由于具有源荷双重属性,新型储能无法简单套用现行的电价政策和有关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是未来新型储能较明确的盈利渠道,但多地现行的电力市场机制和交易品种仍难以准确、全面反映新型储能的多重价值。
 
  解决储能的成本疏导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地域辽阔,能源发展形态较为多元,不同地区对新型储能的类型和规模需求各异。近年来,具有地域特色的、针对不同类型储能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储能行业要抓住利好条件,在各细分市场中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盈利模式。
 
  有从业者曾向笔者透露,当前企业对支持政策的态度更加理性,将其作为投资参考的同时,会更加关注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和执行稳定性。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在公开场合也提出,储能是较长周期的投资,需警惕短期政策刺激与远期市场化竞争的转换对投资的影响。
 
关于网站  |  手机版  |  电脑版
(c)2020-2021 ICCSINO(鑫椤资讯)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