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电池巨头没有进入第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企业目录,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6月2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公布了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包括中航锂电、超威创元、远东福斯特等32家企业入围。截止目前,共有57家电池企业进入前四批企业目录,但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入选。
在公布目录之前,业内就已经对日韩电池企业能否进入目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诸多猜测,持肯定和否定意见的都有。不过,从这次公布目录的结果来看,三星、LG等日韩企业想要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上大展拳脚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对于三星、LG没有进入目录这个结果,一位来自韩国电池企业的内部人士直接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对于这个结果我们不想评论,虽然每个企业被拒绝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这个结果出来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该人士称。
事实上,从制造工程化角度来说,日韩的电池在电池制造装备水平、电池的管理能力、电池过程控制能力等方面确实优于国产。同时由于中国锂电池产业由于过度投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众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适当放入外来的“鲶鱼”倒逼本土电池企业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实力,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出优秀的本土电池企业。
而以三星、LG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动力电池产品通过新国标检测并不困难,进入《规范条件》目录也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本土电池企业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过,尽管此次三星、LG依然没有进入目录的原因在业内众说纷纭,但也有人道出了韩国电池企业没有进入目录的主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透露,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并没有建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电极制备的前端工序也不在国内,项目环境评估也不过关就直接生产了,而这些就是企业没有进入目录的原因所在。
“《规范条件》的确是对电池企业在国内具备电极制备、化成封装等前中后端的制造工艺和建立产品研发中心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三星SDI和LG化学真的是没有满足上述条件的话就无法进入目录了。”国内一家大型动力电池企业高层对高工锂电网表示,没有满足规范条件中要求是企业无法进入企业目录的硬伤,这要求电池企业必须做更多的努力。
不过,对于上述内容,三星市场部门人士对媒体表示否认,并宣称上述要求三星均已达到。接下来,三星还将准备第五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申报工作。如无意外,LG也在进行同样的准备工作,并依然有望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目录,暂时还没有一家外资企业入围,表明政策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我国的电池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和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受目录影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型的市场推广将会推迟半年到1年,这将给电动车技术升级带来缓冲时间,而比亚迪将获得最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进入企业目录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三星SDI和LG化学,采用了上述两家企业所产电池的北汽、上汽、江淮、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整车企业同样面临极大的压力。
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今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尽管此后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将放宽对在售车型限制,已经获得目录的,将给出一年调整时间,但这依然无法化解这些整车企业在更换电池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尴尬。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些采用了韩系动力电池的最新的新能源车型的上市和销售规划被直接打乱而遭受巨大损失,而采用自家生产动力电池的比亚迪却不受此影响从而成为了最大赢家。
据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6.2万辆,同比增长234.7%,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2016年,比亚迪计划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万辆,较2015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