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池百科 » 其他 » 正文

邓鹤翔和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研究获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0  来源:武汉大学
摘要:         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导电聚合物(CP)和...
         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柯福生团队锂硫电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导电聚合物(CP)和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复合电极,首次实现Li-S电池在16.8 A/g充放电电流下1000周循环,揭示了MOF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被杂志社评选为VIP文章,并被选作内部封面展示。

     论文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 Charge–Discharge Rat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充放电速率锂硫电池》)。邓鹤翔、柯福生为通信作者,博士生江浩庆、硕士生刘晓晨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研究生邬玉珊、宫煊、舒于飞。

      长期以来,MOF材料的应用集中在气体分离、存储、催化等领域。受导电性限制,MOF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关注较少。如何充分发挥MOF极性孔道传输离子的优势,提升导电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传统路径是直接设计合成导电MOF,研究人员没有采用这一路径,而是将导电聚合物与MOF复合,成功将导电率提升7个数量级。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阴极,在10.0 C(16.8 A/g)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仍有440 mAh/g的容量,倍率性能优于传统碳基载硫材料。通过对比多种孔道拓扑结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MOF的孔道结构对其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具有通透十字交叉结构的MOF非常利于离子扩散,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最佳。

▲ 导电聚合物-MOF复合材料与对比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优劣比较以及在高倍率10.0 C下长循环测试曲线


      该研究得到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培育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湖北省重点项目、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项目和武汉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506号新梅联合广场B座21楼D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