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当下部分公司已切入头部电池厂商供应链,多家公司正积极着手动力电池客户认证。伴随市场打开,多数公司已提出较为明确的扩产计划。
国产铝塑膜迎进口替代
需求激增、国内技术提升等多因素发力,国产铝塑膜迎来市场空间。海顺新材(300501.SZ)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新能源行业井喷式发展,LG、SKI等软包电池企业不断新增产能,比亚迪刀片电池也开始采用铝塑膜,供需平衡被打破,加之疫情影响,中国企业有了进入了机会。
据了解,受制于软包电池在国内份额较小及技术壁垒等因素,此前国内铝塑膜应用有限。而比亚迪的软包磷酸铁锂(又称小刀片)电池,采用二次密封技术,即电芯采用软包(铝塑膜)封装,刀片电池采用硬铝外壳封装,增加了对铝塑膜的需求。
当下相关上市公司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客户,明冠新材(688560.SH)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比亚迪的认证共有三轮,目前已处于第三轮测试中。新纶新材(002341.SZ)则表示已向国轩高科、孚能科技、LG等客户供应动力用铝塑膜,此前12月一纸公告显示,蜂巢能源将于2022-2023年向子公司新纶新能源采购铝塑膜产品2000万平方米。
上市公司中明冠新材、新纶新材、紫江企业(600210.SH)已切入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华正新材(603186.SH)、海顺新材等公司也在着手相关客户的开拓。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测算显示,当下铝塑膜市场70%-80%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替代存较大空间。从全球铝塑膜市场空间来看,中性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厂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3亿元,CAGR达51%.
行业公司积极布局
面对逐渐打开的铝塑膜市场,相关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
海顺新材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不同于3C客户,动力电池客户送样需要提供产线上的产品。公司2000万平方米/年的产线预计2022年实现投产,之后将着手动力电池客户认证流程。
明冠新材上述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铝塑膜募投项目已进入试运转阶段,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铝塑膜产能已达2000万平方米/年。
新纶新材上述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除现有产能,公司6.6亿元投资新增的产线正在按计划实施,此外公司的日本产线亦在搬迁中。公告显示,6.6亿元新增产能将达到7200万平方米/年。该述产能投产后,公司总产能或超1.44亿平方米/年。
紫江企业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除现有产能外,公司亦在通过马鞍山、紫竹项目扩产。恩捷股份(002812.SZ)此前公告拟募资16亿用于铝塑膜产线投建,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能2.8亿平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