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背景:新能源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重,前些年是起起落落的,但是这些年由于碳排放,全世界都在出相关政策。尤其是对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国家,比如材料和电池是世界的主战场,政府也是想从新能源弯道超车。前些年国外比如日韩可能专注于电池,对于前驱体正极材料只是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培养了中国新能源电池整个产业链,产业链集中于中国。
中伟介绍:中伟是专业做前驱体的公司,占到全球份额的33%,目前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中伟、格林美和邦普,其他国家可能品位和成色没有这么高。中伟的产品品质和产量都是全球第一,目前和国外合作的企业有LG、三星、巴斯夫等,国内做到特斯拉的直供,以及C公司、B公司、A公司的供应,还有巴莫、厦门钨业等一些公司。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处于行业比较高的地位,从研发、技术还有生产等都走在行业的前面。
竞争对手:华友钴业等企业也在慢慢发展前驱体产品,但华友起步比较晚,原先是做氯化钴,现在做前驱体材料的技术实力、研发实力和中伟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前驱体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技术含量和规模效应对企业发展有较大影响,中伟上市后有资本市场的支持,现在的扩张速度也是排在行业的前面。正极材料行业相对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厦门钨业、巴莫等企业。电池企业行业集中度也很高,B公司和C公司占据行业70%-80%的份额。
Q&A环节:
Q:中伟后续产能投放的进度如何?
A:中伟目前有三个基地。贵州铜仁基地有将近14万吨的产能,目前已经达成10万吨的产能,后续两个车间大概有5万吨的产能,在10月份能够完全投产。在湖南宁乡基地一共有6万吨的产能。总共加起来应该可以达到22-23万吨的产能。广西基地规划是100万吨的产能,一期规划18万吨的产能,预期明年6月底全部建成,12月份开始陆续投产。在广西钦州基地造MSP(镍硫化合物),用MSP的方式来制造硫酸镍大概是20万吨的产能,还规划了5万金吨的金属镍溶解的产线。氢氧化钴制硫酸钴的产线大概是2万吨的规模,配套污水处理。
Q:中伟股份远期规划的产能大概在多少规模?
A:计划在2025年,在广西钦州达到50万吨的规模,湖南宁乡达到10-15万吨的规模,在贵州铜仁达到25万吨的规模,远期规划则是在钦州达到100万吨的产能。
Q:目前许多正极企业向上游前驱体发展,长远来看会对中伟股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A: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影响不大。例如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正极企业都有一部分的前驱体产能,但是由于其技术不够专精,产品处于中低端,只能满足普通产品。而高端产品仍然需要例如中伟股份这样的专业前驱体公司来提供,格林美和邦普的产品与中伟还有一定距离。原材料方面,中伟和青山合作开发印尼高冰镍,走MSP路线,镍含量达到70%,其他企业走MHP氧化物路线,镍含量只有20%。原材料如果靠采购硫酸镍、硫酸钴等精制镍钴原料,由于市场紧张,比较难采购。受制于原材料镍钴的来源限制,扩建前驱体的产能不会太大,因此正极企业的前驱体产能并不能完全满足自身需求,仍需要向前驱体企业采购。
Q:例如华友钴业采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产业链覆盖了镍钴矿、前驱体、正极等,他们是否在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
A:原则上是这样的,但弊端在于:其能力范围未必有这么大,可能仅仅在某一部分做的很精,对于高端产品未必有优势。例如华友钴业的钴做的很好,但是前驱体产品一直不温不火。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
Q:前驱体行业现在是比拼技术还是成本?
A:首先还是比拼成本。中伟股份原本的优势在于技术,因为企业原来没有资源优势。但由于竞争激烈,现在逐渐往上游原材料布局以降低成本,因此技术虽然重要,但没有利润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Q:未来对其他原材料布局有怎样的规划?
A:由于现在有高冰镍项目,镍资源较充沛,因此未来可能更倾向于高镍正极材料,这样对于钴和锰的需求就不大。而且锰资源在国内较为富裕。目前公司建成或规划的钴产能已经超过了3万金吨,可以满足需求。此外中伟股份是全球采购原材料,在资源方面较有优势。目前印尼镍的资源有三个方向,金属镍溶解,MHP原材料中伟具有2万金吨,但全球只有8-10万金吨,MHP原材料供应紧张,中伟主要走MSP(火法)原料路线,纯度更高,品位更好,冶炼成本更低,优势更明显。
Q:对于正极行业,预计未来竞争格局怎样?
A:预计形成寡头趋势。国内的新兴的材料制造能力和建立期至少是半年,一般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难坚持。由于技术积累以及客户建立、认时间较长,以及宁德时代捆绑整产业链的策略,正极集中度将逐渐变高。
Q: 目前阶段各企业都在扩产,请问现在的情况是扩产速度快就能抢占市场吗?
A: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层面,有技术支撑,扩产才有效,否则会出现产线的闲置问题。在产品类型方面,现在的扩产速度在正极材料方面,5系6系产品的方向比较好做,高镍材料方面因为在控制和技术层面要求得会更高,对企业各方面管理也都有更高要求,否则扩产只能做低端产品。
Q:前驱体行业和正极行业相比,哪个壁垒更高?
A:前驱体行业,因为前驱体的好坏直接影响正极。
Q:前驱体品位的具体差别在哪里?比较不同公司前驱体产品好坏的指标有什么?
A:两个方面表现: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指标有颗粒度、粒径、比表面积等,反映在化学性能上有电池的克容量,一致性,型号性能以及做成电池的压实等。好的产品的物理性能方面,单体形貌类似于乒乓球,粒径比较均匀,可以用于动力电池,不好的产品有颗粒产生和大小不均匀以及碎颗粒等问题,影响电池的性能,循环过程可能会产生破球的状况,这样的话也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循环几百或上千次后电池容量突然跳水,充电时间变短,电池性能变差。在过程控制中对于磁性异物、金属异物是最忌讳的,好的公司会做到20ppb,甚至10ppb以内,一般的公司会做到50ppb,但电池用久了会发烫,表现出生产中异物控制做的不好,做的好的电池循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Q:MSP火法路线和华友MHP湿法路线的对比,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A:MSP一共有三种渠道,金属镍粉溶解是主要供应方向,这个渠道各企业都在应用。而MHP 是氧化物,加硫酸过后萃取的模式,这是湿法冶炼。但是湿法冶炼的提纯度不是太高,杂质含量占70%以上,镍含量只有23%-25%,原材料回国后的冶炼成本也比较高,固废处理对环保的压力也大。
MSP的镍含量大概72%到75%,火法冶炼后的杂质主要是铁渣,可以运到铁厂,火法冶炼纯度较高,冶炼成本低。制成硫酸镍的整个产业链成本上, MSP的成本优于MHP ,MHP的供应量也比较紧张,所以MSP是镍资源利用的另一种方式。
Q:请问中伟的MSP技术路线已经彻底打通,量产完全没问题了吗?
A:目前产线还没有建起来,但是技术路线是打通的,实验室的小试、中试都是完成的,路线产品已经放大到吨级,技术没有瓶颈。中伟目前的MSP产线是在广西建设一期8万吨的产线,贵州建设2万吨产线。
Q:目前前驱体主流厂商里,硫酸镍自供比例占多少?中伟的自供目标是达到多少?
A:中伟目前自制的硫酸镍比例在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