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碳酸锂价格高企,下游成本“压力山大”
根据鑫椤锂电数据库显示,在11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行情正式突破60万元/吨之后,截至目前持续高位盘整,相较2021年年初,涨幅达到1057.7%,创下历史新高记录。

以磷酸铁锂电芯为例,根据鑫椤锂电数据库显示,截至10月,碳酸锂在电芯中的成本占比已达到40.7%,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的成本占比近80%;而以终端整车平均单车带电量50kwh估算,目前锂盐在整车端的成本相较于2021年初涨幅已超过1.5万元/辆,“贵电”伴随着“缺芯”,不少整车企业苦不堪言。

数据来源:ICC鑫椤资讯
(备注:引用价格来自鑫椤资讯官方报价)
(备注:引用价格来自鑫椤资讯官方报价)
02 产业链库存居高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已达到425.9Gwh,同比增长166.5%;而同期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24.2Gwh,产装量差值已扩大至201.7Gwh(2021年底该数值为65.2Gwh);考虑2022年1-10月出口部分的105.2Gwh,社会库存仍高达96.5Gwh。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ICC鑫椤资讯整理
从市场角度来看,“国补”到期在即,叠加年初春节前后为传统车市淡季,市场观望情绪渐浓,而面对现阶段的高位库存,近期下游企业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出于库存管理考虑,原材料采购普遍趋于谨慎以规避库存风险。03 “国补”到期,或将定性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补贴退坡比例,并声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该日期之后上牌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也便说明需要在2022年底前交付至消费者手中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赶上“国补末班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回溯历年的政策变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从”普遍补、大额补”慢慢转向了“定向补、缓退坡”。发生这种现象最显著的时间节点是2019年6月底。2019年下半年,在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萎靡情绪远远超出预期,出现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的首次年度下滑。在此背景下,2020年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发言中就建议,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底之前不应再退坡。
最终,在2020年4月颁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直接明确了补贴政策延期至2022年,且2020年仅退坡10%,2021年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退20%,2022年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退30%。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一般情况下,基于“原材料生产→动力电池生产→整车生产及装机→整车交付”这一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运行特点,基本需要40-45天左右的传导周期。因此由“国补”到期所带动的抢装行情预计从11月中下旬开始将在产业链中陆续反馈,以上游环节最先感受。近两年在国内外的需求共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不断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驱动,而明年作为“国补”彻底退出舞台的第一年,届时消费者的关注重心将更多集中于产品本身及性价比,这或许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完成市场定性。
那么,碳酸锂市场后续将何去何从呢?
根据鑫椤资讯调研了解,现阶段主流电池企业基本依照订单情况维持正常开工,生产未见明显波动,考虑各方备货、下游预期以及成本管控等多种因素,叠加“国补”到期的需求传递周期,出于库存管理对原料采购或趋于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博弈情绪。
不过从终端来看:下游需求仍显强劲: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670万辆,在“双碳减排”的大方向指引下,明年市场规模仍有望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或突破900万辆,同比增速预计在35%左右,同时结合国内外储能市场发展,现阶段碳酸锂的市场格局并未出现明显的供需扭转现象,锂价指数暴跌偏向于短期波动调整。
从供给端来看:若开发进度顺利,考虑明年海外矿山、盐湖、云母提锂等增量贡献(预计32万吨LCE,满足450Gwh左右的电池增量需求),全年碳酸锂供需有望恢复紧平衡,但考虑资源集中度、开采条件差异等因素,存在一定不可控风险,判断价格明显拐点预计最迟将在2024年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