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赢领明天
11月6日,人民网在上海频道发表《未来产业 赢领明天丨上海电气国轩:共享+储能,助力早日实现“双碳”愿景》一文,主要讲述上海电气国轩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为各类储能应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建立多个储能示范项目的历程。
以下为报道全文
3年前,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国轩)位于江苏南通的合资储能电池工厂正式投产,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随后不久,占地7000平方米的企业研发中心揭牌成立,表示将加大技术研发,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储能技术供应商。
早在2017年,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电气国轩,目标直指储能电池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储能应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覆盖。
►零碳社区、低碳园区,储能助力绿色未来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随机性、波动性都比较大,想要实现持续稳定供电,就需要强有力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谈及公司成立的初衷,上海电气国轩董事长胡建波介绍道。
众所周知,传统电力系统主要依靠化石能源,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比例持续提高的要求。
那么,储能可以带来什么价值?胡建波说,储能的价值体现在电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比如,在发电侧,储能可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减少弃风弃光,提供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在用户侧,储能则可以“削峰填谷”,解决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并提供关键负荷后备电源等。
目前,储能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是上海电气国轩的主营业务。在储能产业领域,公司重点布局储能电芯和储能系统集成两大核心技术板块,持续投入研发,形成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完整化产品技术链。
公司成立5年来,上海电气国轩已经为不少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建立多个储能示范项目,包括从崇明乡村示范能源项目到闵行工厂工业园区的智慧项目,再到青海格尔木的国内首个独立市场运作的储能电站等。
崇明智能微电网项目
“我们在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提供了一套集‘风光储充’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为乡村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创造无限可能。”胡建波说,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对环保要求非常高,所以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并/离网系统并存,实现分布式能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而且是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助力构建零碳排放社区。
闵行工业区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在闵行工业区,有近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车棚屋顶,被铺上了光伏板,用来替代部分火力发电。这个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经集齐了风、光、储、充、控五大元素,正逐步转型为绿色低碳园区。
“用储能的系统设备,在晚上低谷的时候充电,到白天用电高峰的时候进行放电。通过调节高峰跟低谷的用电量比例,高峰用电量的比例可以降到将近30%。”胡建波介绍说,这样的节能模式正在不断推广开来。
►削峰填谷、节能增效,共享储能成热门赛道
青海格尔木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采访中,胡建波多次提及公司建设的青海格尔木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共享”概念的商业化储能电站,为拓展电站集团储能业务板块发展来带巨大示范作用。
“青海是国家可再生资源的示范省,可再生资源的储量非常大。”胡建波谈到,目前青海省可再生资源装机累计规模2000万KW,比例超80%,弃光弃风率5%以上,海西地区达到10%以上。“我们认为青海省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选择了青海。”
经过前期筹备,克服疫情的诸多不便,青海格尔木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于2020年6月底正式动工,并在当年11月初并网调试,当年12月28日正式商业运行。2021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双边交易,成为国内首个双边协商市场化交易的储能电站,并实现电网单边调用和市场化双边交易并行的多元化运营。
“建设这个项目,条件很艰苦,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完全是在实践中摸索。甚至有同事在上海和青海之间往返飞行多次,把自己飞成了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胡建波笑道,建成后的青海格尔木储能电站项目打通了上海电气储能项目生态链,还锻炼出一支敢啃“硬骨头”、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安徽金寨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由此,青海格尔木储能电站打响了“共享储能”的第一枪,上海电气国轩也因此打出了知名度,共享储能电站不断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比如2022年底已并网的安徽金寨储能电站,是安徽省第一座百兆瓦级独立电化学储能电站,同时也是安徽省第一个共享储能电站试点项目。
“共享储能的建设,在保证严苛的供电可靠性同时,能够避免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浪费。”胡建波分析道,通过对储能系统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应可靠性。而用户通过共享储能能够实现峰谷价差套利,参与电网调峰,辅助调频,提高了电能质量。因此,共享储能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双碳”场景赋予了储能全新定位。谈及将来,胡建波表示,希望公司在储能领域做到国内一流、国际一流,未来将继续以开放的态度,与上下游精诚合作,共同推动能源绿色化转型,助力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