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瑞浦兰钧发布公告, 预计公司2023年全年录得净亏损18亿元-20亿元。 成绩单上显赫的净亏额,让其成为了业内当之无愧的年度“亏损王”。
但对于瑞浦兰钧的高管们来说,或许并不意外。
2020-2022年,瑞浦兰钧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累计达到了11亿元。在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瑞浦兰钧就已经透露出2023年会继续亏损,并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盈利且产生经营现金流入。
瑞浦兰钧在2022年1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去年12月份挂牌上市,募资20.13亿港元,折合人命币约18.5亿元。
在瑞浦兰钧正式IPO之前,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累积的融资额高达85亿元,引入了包括上汽、平安投资、IDG资本、佛山基金和深创投等一众明星机构。
截至2022年底, 这家公司的总产能已经达到35.2GWh。与此同时,2022年瑞浦兰钧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且不说机器一开,它的锂电池产品的毛利有多少,仅在猛冲产能、狂冲销量这两个方面,就藏满了它抢座位争市场的欲望。
在巨额亏损与巨大野心之间,瑞浦兰钧手上这85亿,还能花多久?
“世界镍王”的锂电池野心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瑞浦兰钧可能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这家锂电池企业背后的大掌门“世界镍王”青山集团,却是声名显赫。
青山控股2003年成立于温州,金属镍,是青山控股发家致富的原因。
金属镍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对于镍矿石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但在当年,镍提纯的技术掌握并不在中国。有镍矿,但是没有镍矿开发技术,这种局面直到2008年才被青山控股的掌舵者项光达打破。
2008年,青山控股建立世界第一条不锈钢一体化生产线。至此这家企业越做越大,尔后不断收购镍矿,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项光达个人也成为了《胡润富豪榜》的座上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工业强国,稳居全球第一工业国的地位。工业生产,离不开原材料。中国每年消耗的矿产资源总量是极其惊人的。
正因如此,拥有镍矿资源的青山集团,以青山控股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集团、五百余家子公司,盘根错节,其财富值至今是个迷。
尽管镍下游最大应用领域一直是不锈钢,但增量需求最快的部分主要来自动力电池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下,镍在锂电池领域应用占比逐年提升。瑞浦兰钧正是诞生于新能源汽车猛烈推进的节点。
瑞浦兰钧创立于2017年10月,青山集团创始人项光达持有瑞浦兰钧59.4%的股权,为实际控制人。瑞浦兰钧的主营业务包括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部分。
业务布局非常清晰,这也说明,瑞浦兰钧是青山控股向下游延伸,走出的一步重棋。
目前,瑞浦兰钧已经迅速在温州、嘉兴、柳州、佛山、重庆建设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产能超过150GWh。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表明了瑞浦兰钧承载着“世界镍王”和项光达事业上的野心。
亏损20个亿对于财大气粗的青山控股来说,其实也就是毛毛雨,根本算不得什么。毕竟新的梦想已经上路,继续加码押注,才有可能赌出未来。
瑞浦兰钧深陷“亏损”泥淖
瑞浦兰钧的窘况对于整个青山集团来说,可能微不足道,毕竟在2009年-2019年的时间里,青山集团不锈钢产量从百万吨增至千万吨,销售额从几百亿激增到了2000多亿元。
但对于瑞浦兰钧这家公司来说,连年亏损,亏损的窟窿越扯越大,可能已经到了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乾坤的境地。
2020年-2022年,瑞浦兰钧的总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146.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1亿、-7.17亿和-3.54亿;毛利率分别为-5.68%、12.25%、-15.40%和7.43%。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起初,瑞浦兰钧的经营策略可能是扩产能与降价格,齐头并进,希望通过规模化的效应和足够低的价格,碾压竞争对手,获得营业收入的上升和出货量位次的上升。
可惜,去年到今年以来的市场价格,不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瑞浦兰钧在这样的低价卡位赛中,并没有优势,直接表现在了净利润的大幅亏损上。
2022年碳酸锂价格高企时,瑞浦兰钧大量囤货,导致高价位的存货量高企,金额达30亿元。去年开始碳酸锂价格暴跌,而瑞浦兰钧生产使用的仍是去年的高价库存材料,导致它在市场竞争中远远失去成本优势。
此外,瑞浦兰钧在快速扩产的同时,行业内其他企业也在快速扩产,带来产能利用率低下, 近3年半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50.3%、86.4%、73.9%和49.4%,在市场空前火热的时下,依然未能够实现满产。这也令坚持产能猛进的瑞浦兰钧,很尴尬。
我们大胆猜测,或许在2024年的新周期里 ,瑞浦兰钧的市场策略会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