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对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中国进口商品进一步提高关税,其中包括将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100%以上,将半导体关税提高一倍,达到50%。
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的一些细则内容。
美国对华关税细则:部分关税8月1日生效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一部分关税将于2024年8月1日生效,还有一部分关税将在2025年和2026年1月1日生效。
其中,自2024年8月1日起,电池部件(非锂离子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
自2025年1月1日起,半导体关税从25%增加到50%。自2026年1月1日起,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
目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就拟议中的关税上调措施对美国经济(包括消费者)的影响等问题征求意见,为期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将于6月28日结束。
白宫表示,美国新的关税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包括钢铁和铝、半导体、电动汽车、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和起重机。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指出,美国拟议的对华关税上调“包括中国瞄准主导地位的产品,或者是美国最近进行重大投资的行业的产品”。
据悉,美国正在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税收补贴,来发展美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其他新兴产业。
美国认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威胁到美国公司的生存,因此希望通过征收关税保护美国的就业岗位,使其免受中国进口商品的冲击。
不过,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Katherine Tai)也建议对从中国进口的数百种工业机械进口类别实行关税豁免,其中包括太阳能产品制造设备。据悉,一些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已警告拜登政府,更高的关税将阻碍他实现清洁能源目标。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表示,将在另一份通知中提供有关企业如何申请机械设备关税豁免的细节,任何获得的豁免都将自5月22日开始,并于2025年5月31日结束。
在美国看来,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4,270亿美元的商品,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480亿美元的商品。
因此,凯瑟琳表示,美国修订对华关税是合理的。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指出,美国业内经济分析普遍认为,301条款关税有助于减少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并增加从其他来源(包括美国盟友和合作伙伴)的进口,从而支持美国供应链多元化和弹性。
但是,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的霸道霸凌!说明美国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并不能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并不能解决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会对国际产供链的正常运转造成进一步破坏;并不能因此阻止中国的发展振兴,反而会激发14亿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也表示,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我们的权益”,并称加征关税“不仅将破坏中美之间正常的经贸合作,而且会大幅推高美国进口商品成本,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更大损失,让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多代价”。
美国拉拢欧盟,“关税大棒”砸向中国车
在美国此次对华提高关税的商品中,电动汽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访华时也提及了自己对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汽车越来越好,美国只能搞这种不公平竞争,除此以外没别的原因”。
拜登此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迅速增加了对电动汽车和电池等相关行业的投资。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发布的数据,全球约60%的电动汽车销量来自中国汽车行业。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曾表示,拜登不会允许21世纪初的“中国冲击(China shock)”再次发生,当时大量中国进口商品使美国制造业失去了240万个工作岗位。
不过,仅从对电动汽车的影响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美国此举的政治影响可能大于实际影响。
一方面,目前,由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征收的现有关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向美国出口汽车,因此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很少。另一方面,随着美国11月总统大选的临近,拜登试图通过此举向不满于其经济政策的美国选民示好。
外媒甚至也指出,拜登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被认为是象征性的举措,而不是实际的姿态。
在美国将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际,美国不仅用“中国产能过剩威胁全球工厂生存”来为自己开脱,甚至还试图拉拢欧盟采取相应措施。据悉,珍妮特·耶伦在5月21日呼吁美国和欧盟“团结一致”应对中国的工业政策。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拓展海外市场。作为全球电动化转型的主要阵地和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欧洲市场成为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和投资的理想地。
去年,中国出口了155万辆电动汽车,其中约40%销往欧洲。比亚迪、奇瑞、上汽等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正考虑或计划在欧洲建厂。
不过,欧盟去年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展开调查。自该措施公布以来,中国与欧盟不断展开磋商,并且中国正试图劝阻欧盟不要重蹈美国的覆辙。
欧盟公布反补贴调查结果的最后期限临近。据美国智库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称,欧盟必须在6月初前告知中国出口商是否打算征收关税,并且关税可能在一个月后生效。
欧亚集团分析师本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的劝阻和警告似乎并没有阻止欧盟,“欧盟方面急于通过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向中国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即欧盟将抵制中国的补贴和产能过剩。”
不过,对于美国释放的拉拢信号,欧盟持更谨慎的态度。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欧盟不会效仿美国全面加征对华关税,“我们希望降低风险,而不是与中国脱钩。”
她还指出,欧盟要量身定制对华关税,“关税水平将与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对应”。她强调,“我们希望竞争,希望共同开展贸易,但我们希望它是公平的,按规则进行的。”
“我们想表明,这不是关闭市场或保护主义,”她补充道。
结合目前的信息来看,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关税似乎势在必行。但正如中国商务部所言,“对于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环球时报》在日前刊登的一篇专访文章中,提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如何看待当下的“关税战”,刘斌指出,依照世贸组织的规定,我国可以对进口汽车征收最高25%的临时关税,而且这一举措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能够与某些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还有利于国内汽车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
结语:“关税霸凌”走不远
“关税霸凌”走不远,也走不长。
对于美国的“关税大棒”,盖世汽车的资深编辑点评,“与其遏制他人进步,不如自己认真发展。任何发展都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成为别人进步的绊脚石取得。”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国试图通过阻碍他人的进步来谋取本国利益,是一种短视、不公平且不可持续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颠覆了自由贸易原则,还限制了自己的成长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低碳减排的大趋势下,美国此举无益于实现碳中和和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业内专家指出,“某些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采取了限制性措施,这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中国汽车工业抓住低碳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机遇,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具备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制造能力和产业链。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会继续以稳健且积极的步伐前行,最终创造出标志性的产品,为全球汽车工业赋能。正如日本瑞穗银行高级研究员、汽车行业专家唐金(Tang Jin)所言,“未来5到10年里,中国汽车可能会彻底改变汽车消费文化,成为像苹果手机一样的标志性产品”。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思想正适用于此,“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