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芯智驾 » 正文

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三年内在65个城市全面投放2万台新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09  作者:鑫椤资讯
摘要: 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在65个城市全面投放2万台新车,重点关注大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今年将率先在五大城市投入约3000辆五代车,随后扩展到13个城市投放5000辆六代车。面对产能限制和成本压力,公司寻求...
 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在65个城市全面投放2万台新车,重点关注大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今年将率先在五大城市投入约3000辆五代车,随后扩展到13个城市投放5000辆六代车。面对产能限制和成本压力,公司寻求与地方政府合作,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地政府态度不一,影响合作进程。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可能要求与当地国资合作以保障金融安全和解决就业问题。公司关注电动汽车的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致力于降低到每公里0.61元。探讨了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组件的降低成本策略,如采用特定芯片优化计算单元成本与性能,以及使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超声波传感器。此外,还讨论了基于现有模型的盈利模式和未来技术改进方向。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虽领先但面临挑战。华为专注于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解决方案,但未达L4级别自动化。所有技术和市场发展均基于商业考虑,而非仅政府补贴。

 

Q:请问您的产品在今年和明年的投放计划是什么?

A:今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武汉投入2000台车辆,并提升北京和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同时,将已经有车辆运营的城市如重庆、上海等地的数量增加至约100台。明年预计投放6台新型号车辆(暂称为六代车),由于产量限制,大约只能生产5000台左右,而剩余的5000台将在2026年完成投放。

 

Q:五代车的成本是多少?六代车呢?以及关于武汉之前的投诉是否影响了后续的发展计划?

A:五代车的成本约为48万元人民币一台,而六代车的成本则控制在20万元左右。针对武汉出现的投诉问题,目前我们的车辆仍停留在停车场并未投入使用,但根据与当地政府沟通的情况,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实现2000台的投放规模。

 

Q:不同地方政府对自动驾驶项目的支持态度如何?

A:地方政府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是像武汉那样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激进派,其次是有电子产业背景的城市,例如深圳,会对自动驾驶技术有所配合并提出相应要求,这类城市较多集中在江苏、浙江等地。最后则是缺乏相关产业基础且并不太关心的城市,这类城市的政府普遍持无所谓的态度。

 

Q:关于国内政府制定的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情况如何?是否有已发布的具体文件推进行业发展?

A:当前自动驾驶法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已经成熟的试行法规,涵盖车辆生产准入、运营及保险等方面;二是正在进行内部标准制定阶段的法规;三是关于自动驾驶伦理道德方面的法规,目前尚无明确文件出台,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Q:在大规模投放市场时,政府是否会要求与当地国资合作运营或使用其资质牌照?

A:目前已经有类似案例,如在武汉等地,是由政府下属投资单位出资购买车辆进行运营,涉及到政府下属城投公司或其他专业运营公司,同时也涉及车厂和技术公司的参与,最终形成一个以政府资本为主导、各方共同组成的合资企业来运营自动驾驶车辆。

 

Q:为什么说自动驾驶车辆不能由单一公司全部投入商业化运营?

A: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车辆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其融资上限受到严格限制,国家难以承担由一家大型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

 

Q:是否由多个公司共同参与并分散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

A:是的,为了兼顾当前就业问题以及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确实需要由数十乃至上百家公司共同承担自动驾驶业务,每个公司持有的资产均有严格的限制。

 

Q:目前武汉在自动驾驶运营方面的具体实施主体是谁?

A:武汉的主要运营主体是由武汉市国资委下属的武汉阿波罗咨询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其各地的运营活动均采用“阿波罗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开展。

 

Q:能否简述一下五代车(非换乘车辆)的运营情况,以及盈利平衡点在何时能达到?

A:五代车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达到盈亏平衡状态,而六代车才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目前运营成本主要涉及四大块:运营基地建设、车辆购置与折旧、员工工资及电力消耗等,总成本大约在每公里八毛至九毛之间。预计六代车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里六毛左右。

 

Q:对于六代车而言,在扣除政府补贴后的每公里实际费用是多少,并且未来是否会继续降价?

A:目前经过政府补贴后,六代车每公里的实际费用约为4.05元左右,远低于市场定价六元起步价的5公里计费。关于后续车型定价策略,不会一味追求更低的价格,而是设定一个目标——当每公里成本降至0.61元时,即可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后续车型成本会继续优化,但不会盲目追求低价竞争。

 

Q:请问目前总的研发费用大约是多少?是否有可能减少安全员的数量以降低人力成本?

A:我们现在一年的投入约为10亿美元,从2013年开始至今。现在的需求比例是1比3,随着测试进展和运行时间增长,我们希望未来只需要配备40-50名安全员就能满足需求,而不是两三百人。政府对此持开放态度。

 

Q:关于后续车型(六代车)的制造商选择,是否会更换合作伙伴?

A:这款车型是由我自己设计的,并不依赖特定制造商。只要满足广泛的运营要求,我们可以授权任何公司进行生产和生产,包括东风等潜在合作伙伴。

 

Q:核心部件如传感器、计算单元和车壳子方面,供应商是否较为稳定?

A:是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相对固定。比如计算单元主要使用ORIN X芯片,未来将转型为我们自研的AC结构芯片。而传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和毫米波/超声波,其中激光雷达国内主要由两家国有厂商供应,毫米波则倾向于采用博世的产品,因为该领域尚未形成类似激光雷达那样的硬件垄断局面。

 

Q:关于自家研发的AI芯片制程与流片情况如何?

A:芯片制程在14纳米以下即可,具体的流片情况出于保密原因不便透露。预控解决方案通常会委托第三方代工厂完成,苏州等地有许多成熟的代工伙伴,如伟创力等世界级代工厂。

 

Q:目前单车的算力需求是多少?以及预计何时实现自有芯片替代?

A:当前单车的算力需求控制在600至800 TOPS范围内,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关于自制芯片的进度,设计已经完成,后续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可能在明后年或2025年前逐步推出用于替换的芯片。

 

Q:如果使用自主芯片,成本方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A:虽然自主芯片的成本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并非来自芯片本身的降价,而是由于采用英伟达非车规级芯片时需要额外增加散热和防护措施,而在使用自主芯片时这部分成本可以节省下来。

 

Q:当前技术实力的表现如何?离商业化爆发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A:目前从武汉医院测试结果来看,在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后,车辆能在2100公里内完成接管任务。若整合所有技术,大约每600多公里一次接管。我们的目标是将接管里程控制在2000公里以内,以便在夜晚也能实现自主行驶。

 

Q:团队的迭代目标及算法版本计划是什么?

A:当前主要目标是解决算法中的许多空case,并将解决方案全面应用于代码中,逐步提高系统性能。希望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从600公里到2000公里的接管区间内的问题解决,最终达到有人干预也能安全行驶的目标。

 

Q:如何看待竞争对手的情况?有哪些主要竞争者及其优势劣势?

A:竞争对手主要有三家,分别是vivo、特斯拉以及两家科技巨头——华为和小马。vivo被认为是技术鼻祖,但受限于应用场景和商业化速度较慢;特斯拉尽管宣布实现全球L4方案且已备案,但其FSD实际应用数据不足;华为虽然声称能做到L4级别,但实际上尚未真正实现纯自动驾驶,因此可信度存疑;相比之下,小马公司的进步似乎有所放缓,由于其重心转移至融资生存阶段而影响了研发速度和资源投入。

 

Q:公司在技术层面采用了何种模型,以及预计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

A:关于模型采用情况和技术细节,发言人表示他并非技术出身,不了解具体情况,只知道公司正在构建端到端的闭环系统,能够在单一模型中实现从识别到规控的过程。对于盈利模式,假设一辆六代车的成本为六毛钱,售价一元/公里,如果每天可运行约20趟(每次5公里),则每天收入约为50元,但这笔收益并不全由公司占有,大多归国资所有,因为运营采用合资公司模式,具体股份结构和收益分配方式因城市不同而异。

 

Q:上海大众交通以及锦江在线等企业是否会与你们进行深度合作?

A:目前来看,与大众交通、锦江在线这类公司的深度合作并不一定会发生,因为政府才是主导此类项目的中心,他们会决定引入哪些合作伙伴。

 

Q:关于车辆模型迭代,从600公里提升至2000公里后,接下来在技术方面有哪些挑战需要解决?

A:未来的技术重点将转向如何使车型更加稳定、功耗更低,并优化算法使其更为精细和精简。现有的2000公里里程数监管已足以支持商业化运营,因此我们将着力于改进上述指标。

 

Q:能否分享一下目前其他竞争对手车辆投放的具体情况?

A:华为在美国有一两万台车在试运行,而小马哥近期未见大规模投入,之前可能投入了约500辆车。特斯拉由于其产品快速更新可升级,对市场构成较大冲击,但我们相信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

 

Q:对于国家大力推动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路云),你们是否会接入或被政府强制接入?

A:目前长沙已有车路云系统,但由于其高昂的投资成本和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短时间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车路云系统对算法变化影响不大,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更精准的路况预测,减少预测延迟。

 

Q:高清地图的成本是否较高?每辆车一年使用高清地图大约需要花费多少?

A:我们的自动驾驶所使用的地图并非高价采购,而是利用L3级别的众包地图结果生成,每辆车一年仅需支付100元左右即可获得所需地图更新服务,当车辆投放量增大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甚至趋于免费。

 

Q:当前的研发投入是否仍维持每年10亿美元左右?

A:随着技术成熟,原本的主要成本——购买测试车辆正在逐步减少,预计研发费用可能会从每年10亿美元降至一两亿美元。同时,随着自动驾驶团队规模的增长和人员成本控制,整体研发支出有望得到有效管理。

 

Q:为何选择推出换电模式而非直接充电?

A:推出换电模式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虑到全国范围内的运营需求,尤其是在北方冬季长时间充电会影响工作效率;二是通过换电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时间段的电价差异,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不过,最终采用何种模式取决于电池技术的进步。

 

Q:公司在无人巴士和环卫车辆上是否有布局,是否会专注只做Rob Taxi业务?

A:我们在无人巴士车型上有布局,并已推出一款车辆,在一些旅游景点提供官方接驳服务。未来计划推出多座型的第七代车,同时也会在环卫市场上探索,但目前由于投资回报率不高,可能不会大力投入。

 

Q:华为对于Rob Taxi(L4级别自动驾驶)的布局和进展如何?

A:华为当前提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主要用于解决自动驾驶领域的95%-97%的问题,但这套方案无法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因为L4需要解决99.996%的问题。因此,华为的技术暂不足以支持L4级自动驾驶。

 

Q:目前自家套件中的雷达数量及成本情况如何?

A:自家套件包含多种传感器,如超声波和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车型形状安装数量不同,一般一辆车装有12-18个,价格相对较低,大约几百元。此外,也有配备激光雷达的情况,比如五座车通常装有一个主激光雷达,约1万元左右。至于摄像头,则每辆车一般会配备15-16个用于前视,总共价值大约在5万元上下。

 

Q:六代车预计何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投放以及是否会提供补贴?

A:六代车预计将于国庆节之后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投放,且这两个城市将以商业行为为主,不会提供补贴。至于具体投放时间,武汉地区的计划还需要等待当地政府的决定。

 

Q:六代车是否已经开始生产并有可能进行第一批交付?

A:是的,已经有部分六代车样车下线,初步预计将在北京率先进行交付。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关键词: 无人驾驶 智能驾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6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1203室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