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地平线、文远知行先后在港交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10月28日,轻舟智航再次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智驾行业融资热、上市热的热度不减反增。
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轻舟智航也已有上市规划,2025年会逐步启动上市相关节奏。”
7轮融资,轻舟智航已融资十多亿元
轻舟智航的C+轮融资,由逐鹿聚航基金投资,资金将用于加大全栈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中高阶NOA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交付,实现从L2++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渐进式进化,推动L4级自动驾驶时代的全面到来。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表示:“感谢逐鹿聚航基金对轻舟智航的坚定支持与信任。这不仅是对我们当下技术创新和量产成绩的充分肯定,更印证了我们从L2++迈向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引领性,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自成立以来,轻舟智航已经完成七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十多亿元,资方除了逐鹿聚航基金,还包括联想创投、TCL、元璟资本、IDG资本、TCL资本、元生资本、中金汇融、招商局创投、美团龙珠等。
其中,今年6月,轻舟智航拿到了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的元C轮融资,金额同样是数亿元。资金主要是用于持续强化已量产交付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并打造平台化的产品体系和标准化的交付流程。
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今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轻舟智航两次获得投资,既是投资方及市场对轻舟智航技术创新力、产品方案领先性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轻舟智航商业化量产成绩、商业模式和未来盈利能力的充分肯定。”
公开资料显示,轻舟智航成立于2019年,是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谷歌Waymo、特斯拉、英伟达、Facebook等国际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正通过以AI大模型和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研发范式,加速数据闭环迭代,将量产场景优势充分转化为端到端等研发与应用的技术优势。
逐鹿聚航基金的一位合伙人表示:“轻舟智航是我们近两年看到的商业逻辑清晰、发展潜力巨大的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它不仅有着出色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更难得的是兼顾商业化落地、拥有成熟的规模化量产经验。”
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获得多家优质头部车企客户、重点车型的量产定点合作,NOA方案量产交付上车量已经超过40万辆,用户里程达数亿公里。轻舟智航曾表示:“经过40万台车的充分量产验证,轻舟凭借BEV感知、独创的时空联合规划,已实现高速NOA千公里级别的安全接管水平,99%的匝道通过率和97%的城市LCC路口通过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月—2024年7月,国内乘用车NOA高阶智驾系统方案排名中,轻舟智航以50.84%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轻舟智航已在L4 Robobus领域盈利,将于2025年启动上市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地平线上市之时,于骞也应邀参加了这次IPO仪式,一方面反映了轻舟智航与地平线的深度绑定,另一方面也传递了轻舟智航想要上市的信号。
2022年5月,轻舟智航与地平线达成合作。目前,基于轻舟智航自动驾驶全栈软件算法和地平线征程5 算力平台,已打造了“轻舟乘风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并在业内率先实现城市NOA;基于征程6轻舟智航又完成了全栈功能开发实车部署并行业首发方案,进一步将城市NOA打入15万级车型。
10月24日,地平线上市,10月25日,文远知行上市,分别募资54.07亿港元、4.585亿美元。一周之内两家智驾企业上市,足见智驾市场的火热。此外,今年8月黑芝麻智能已经于港交所上市;10月18日小马智行也正式公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 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有业内人士将2024年称之为智驾企业的IPO之年。
刚刚完成C+轮融资的轻舟智航,也已有上市规划。
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5年时间,轻舟团队取得的成绩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会按照整体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的合理节奏来推进上市进程,2025年会逐步启动上市相关节奏。”
业内认为,融资热、上市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的看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智驾企业需要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例如,已经上市的黑芝麻智能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近100亿元,地平线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超226亿元,文远知行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净亏损超过51亿元。
轻舟智航还未启动IPO,并没有公布公司的具体财务状况。不过,对于当前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普遍存在的“项目愈多,盈利愈少”的问题,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轻舟智航在L4 Robobus领域,已经实现盈利。我们在国内18个城市已经布局了数百台自动驾驶巴士进行常态化运营,是国内Robobus落地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公司。”
关于上市,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场对自动驾驶的投资已经非常理性,自动驾驶公司需要在技术、量产、人才、商业模式上有很好的能力储备和实打实的成绩,才有可能获得投资。自动驾驶公司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运营投入,那么IPO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很好的途径。”
智能驾驶加速渗透,但洗牌也在同步进行
实际上,智驾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有同行之间的你追我赶,排队IPO,还有特斯拉FSD的逼近,以及OEM(汽车主机厂)下场自研挤压市场。在国内,已有智己、小鹏、蔚来、理想、华为、长城等企业积极跟进,并推出了面向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车型。
对此,轻舟智航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头部主机厂自研是可以理解的,本身智驾研发投入是比较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OEM都有必要或者都能完全实现自研的。”因为,智驾行业将进入逐渐收敛的过程,有很多供应商会在这个过程中掉队、被洗牌,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未来一两年是一个大整合的时间,那些没有量产经验,体验做不上去的供应商就会比较有挑战。
在技术创新、量产交付规模上,轻舟智航都已经占据一定的优势。轻舟智航以战略聚焦,一方面通过市场需求旺盛的高速NOA规模化量产交付扩大营收规模、实现数据闭环迭代;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城市NOA、端到端等方案的开发,同时通过产品体系的平台化和量产交付的标准化,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交付。
“在今年年底,会有我们端到端的展示,预计到明年初会有真正基于端到端的量产方案面向市场。”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将逐步扩大规模,通过不断的技术和经验,包括数据的积累,提升产品体验,最终完成从L2+智能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闭环。”
机遇伴随着挑战,但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仍在加速,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
在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陆嘉敏看来,随着无人监督FSD落地日益临近,FSD入华有望提速,特斯拉引领的端到端路线有望带来智能驾驶产业新一轮变革,加速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995.3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7.3%,产业发展已然驶入快车道。 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也在日前举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1%,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