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线控底盘最为核心的技术——线控制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线控制动(One/Two Box)交付新车795.77万辆,同比增长60.31%,搭载率升至37.68%。
目前,包括伯特利、利氪科技、同驭汽车科技、比博斯特等本土厂商,已经实现了产品的前装规模化量产,本土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22年的8%提升到了2023年的20%(不含主机厂自研部分)左右。
而向着线控制动技术终局EMB,部分国产供应商也在加速布局EMB的技术研发和量产。比如,同驭汽车科技去年已经开始EMB样件的冬季标定,系统前卡钳能实现最大60000N,后卡钳能实现最大30000N,满足所有乘用车的需求。
很明显,本土玩家不断攻坚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等细分领域的技术壁垒,驱动底盘域继续朝着集成化、线控化纵深发展,新一轮技术发展脉络愈加清晰。
硬件层面,跟随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式发展步调,底盘正在集成更多功能于单一模块,比如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器,整合成紧凑的智能底盘控制单元,以实现更加精准地协调车辆的转向和制动。
软件层面,统一的底盘控制软件平台有望应运而生。通过软件算法,底盘能够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实现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分工。
站在整车智能的角度,为了实现智驾与底盘的跨域融合,打通车辆的感知、决策、执行,做到更类人的驾驶体验,不少OEM和供应商也试图解决底盘不同零部件之间的软件互通、控制算法等问题,以快速积累领先的技术优势。
而上述技术基奠,也在悄悄催化智能底盘市场爆发,新的市场规模化和本土化格局正在重构。
尤为明显的是,随着国内各车企争先推出智能底盘,如云辇X、灵蜥底盘、途灵底盘、天行底盘、AI智能底盘等,推动底盘走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亦通过技术迭代、规模化降本等向更低价位车型普及智能底盘。
以空气悬架为例,早在几年前还是奔驰S、奥迪A8等近百万豪车的专属标志,但如今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将其配置于20万元及以下车型。例如售价19.99万的深蓝G318,集齐了空气悬挂、CDC可调阻尼减震器和主动魔毯舒适配置三件套的车型。
这也意味着,整车智能、跨域融合、全面线控化等大趋势下,智能底盘的市场机会正在突显,同时供应链的价值版图将重新分配,新一轮市场大洗牌已经来临。
为准确把握包括智能底盘在内的智能汽车各细分赛道发展脉络,12月10日-12日,以“「问道」整车智能”为主题,2024(第八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暨年度金球奖评选颁奖典礼,将在上海举行。
在【智能底盘】专场,来自吉利汽车、同驭汽车科技、利氪科技、比博斯特等主机厂和底盘供应商的专家们,将围绕《底盘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线控制动EHB的国产化征程》《VMC智能底盘的软硬解耦》《空气悬架的“中国式”新征程》《线控底盘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等主题发表演讲。
诚然,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来看,智驾+智能底盘深度融合,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底盘的下一个征程,将给整车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带来深刻影响和挑战。
“底盘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必将带来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行业将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线控制动、自动驾驶与底盘协同控制等方面,继续提升底盘智能化水平,打造更智能、更安全的底盘控制系统。”利氪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惠志峰表示。
比博斯特总经理刘晓辉向高工智能汽车介绍称,比博斯特已完成制动、转向、悬架XYZ三轴融合控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领先的智能底盘一体化控制解决方案。智驾与智能底盘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底盘智能化、精准化控制,进而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一是提升行车安全性。智能底盘配合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车辆控制和实时监测,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率;
二是增强驾驶体验。通过智能化的底盘系统,车辆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进行自适应调节,提供更舒适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三是优化车辆性能。智能底盘可以实时调整悬挂、制动和动力分配等系统,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不过,智驾与智能底盘深度融合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智能驾驶与智能底盘的融合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持,技术难度大,开发周期长;以及随着智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功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尤为重要;同时,保护用户数据、信息安全也是重要挑战之一。
在同驭汽车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舒强看来,一方面,感知、决策、执行三层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稳性和安全性,带来优秀的驾乘体验,这要求有强大的硬件算力、高速可靠的数据通讯、高鲁棒性的软件算法。
另一方面,智驾+智能底盘的深度融合,将导致车辆电子电气架构重塑,推动各零部件从分散独立控制向跨域融合控制发展;需要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协同,这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么,迈向下一个竞争周期,整个底盘产业形态、竞争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不少供应商已经探索到初步答案。
据刘晓辉介绍,比博斯特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 BIBC(One-Box)已实现平台化开发,并大批量交付主机厂客户。他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全面变革,底盘产业形态将向更高的智能化、模块化发展,竞争格局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一是平台化与模块化设计。为适应市场需求及满足快速迭代,底盘企业将更多进行平台化、模块化设计,降低开发成本,缩减开发周期;
二是竞争多元化。除了传统车企,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等新兴竞争者将进入市场,带来更多创新和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作为各大车厂竞争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智能底盘将往跨系统协同控制、跨系统冗余备份、丰富的运动模式、个性化驾驶风格等方向发展,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可以肯定的是,掌握底盘域控技术将成为引领者,但底盘域控技术又需要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线控驱动等核心零部件设计及控制技术为基础。”舒强表示。
智能底盘技术迭代很快,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同驭汽车已拥有X-Y-Z三向控制的核心零部件完整布局和底盘域控产品。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集中式演进,对主控芯片如MCU的安全性、实时性及算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车身及座舱芯片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但高端核心域控芯片,特别是涉及高安全、高可靠性的动力、底盘、智驾等领域,由于起步晚、研发周期长、门槛高等原因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斌谈到。
紫光同芯打造的第二代汽车域控芯片THA6系列是国内首款Arm Cortex-R52+内核ASIL D MCU,获得众多Tier1和主机厂的认可,在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上全面对标国际大厂,拥有出色的多核性能表现,能够满足行业客户在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及智驾域等应用场景的需求。
而随着底盘进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国产供应商们如何把握这波机遇也是一次大考。
在舒强看来,底盘进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将产生很多深层次的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把握住机遇:
一、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上下游交流与合作,准确研判底盘技术发展趋势和节奏,确保技术和产品规划适应市场需求;
二、智能底盘性能主要由软件和控制算法定义,需深入开展轮胎力学、底盘系统动力学、自动控制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将底盘各个系统的控制效果做到极致;
三、底盘各系统的自由度将越来越多,需积极探索底盘的更多运动模式、姿态和场景,充分发挥底盘各系统协同控制的优势;
四、智能底盘技术需要多学科的人才,需加强团队中各学科人才的协作,并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据惠志峰介绍,以利氪科技为代表的系统供应商,则深度参与到主机厂对智能底盘的定义与开发设计中,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底盘的无缝集成,打造具有高度自适应能力的底盘控制系统,满足主机厂智能底盘融合控制的需求。
同时,利氪科技还主动参与到一系列底盘技术标准的制定中,确保产品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法规要求,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
面向底盘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比博斯特总经理刘晓辉认为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智能制造等多方面的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够在智能底盘领域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关注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对未来市场进行前瞻性判断,提前做出产品布局,加强前瞻技术原理层创新;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加大在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提升技术竞争力;
三是建立产业生态。与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智能底盘技术发展。
四是推进智能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