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鑫椤锂电一周观察 | 从年产1.3万到1200万:习近平主席点赞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二年跨越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03
摘要:本周锂电行业延续结构性分化特征,上下游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上游材料端整体维持稳中偏弱,而中下游需求韧性超预期,终端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从供给端来看,产业链呈现出多点变化。上游碳酸锂市场已由去库转向累库,虽然厂商挺价意愿仍强,但在需求偏弱的影响下,议价能力有所减弱;负极材料市场产能充足但面临成本压力,上游石油焦持续涨价推动成本端上行;电解液市场进入新一轮价格博弈期,原料端六氟磷酸锂等预期将在2025年进入紧平衡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隔膜产业正经历结构性机遇期,随着海外电池厂加速导入
 行业热点

 

从年产1.3万到1200万:习主席点赞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二年跨越式发展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回顾2024年时,习主席指出:“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习主席再次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说:“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早在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就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指示,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把准了方向盘,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标注了明确路径。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跑出了“加速度”。2012年,年产1.3万辆;2018年,年产达到百万量级;2024年,预计年产1200万辆。短短12年,短短十余年,实现从1万辆到1000万辆的惊人增长。

 

韩国电池三巨头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中国企业市占率攀升至53.6%

 

据韩媒 Business Korea 报道,受全球电动汽车需求下滑影响,LG Energy Solution、三星 SDI 和 SK On 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工厂利用率大幅下降,企业纷纷采取应对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

 

据12月30日行业报告,LG Energy Solution今年第三季度平均工厂利用率为60%,较去年同期的73%显著下降;SK On的降幅更大,利用率从去年的95%暴跌至46%的历史新低;三星SDI仅公布了小型电池的利用率,也下降了9个百分点至68%。

 

Business Korea认为,电池产量低于工厂产能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需求复苏缓慢,并加重了劳动力等固定成本负担,恶化工厂的盈利能力。

 

有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1.7%大幅下滑至20.1%。与此同时,受益于政府支持、强劲的国内市场和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则从39.7%攀升至53.6%。

 

太蓝新能源牵手南都电源,4321战略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化

 

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 12 月 31 日宣布与南都电源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民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太蓝新能源此次公布了其固态电池技术的规划及时间表,为其固态电池技术体系定下“4321”的路线:在最先量产的半固态电池产品阶段,在目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四大主材”基础上,首先减掉隔膜和部分电解液;其次是完全减掉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将率先应用在一些细分专业领域,比如低空飞行器、便携消费电子产品等;最后“减掉负极,只留下正极”。

 

一周锂电市场概览

 

本周锂电行业延续结构性分化特征,上下游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上游材料端整体维持稳中偏弱,而中下游需求韧性超预期,终端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从供给端来看,产业链呈现出多点变化。上游碳酸锂市场已由去库转向累库,虽然厂商挺价意愿仍强,但在需求偏弱的影响下,议价能力有所减弱;负极材料市场产能充足但面临成本压力,上游石油焦持续涨价推动成本端上行;电解液市场进入新一轮价格博弈期,原料端六氟磷酸锂等预期将在2025年进入紧平衡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隔膜产业正经历结构性机遇期,随着海外电池厂加速导入国内供应商,叠加本土企业加速海外建厂,中资隔膜的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需求端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动力电池领域表现亮眼,在各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和新车型备货需求推动下,头部企业一月份开工率降幅预计控制在5%以内。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实现1070.6万辆的销量,渗透率达46.38%,龙头企业比亚迪以427.21万辆的年销量创造新纪录。储能领域需求持续超预期,头部企业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5年第三季度,且产品迭代加速,交直流一体机等新技术方案逐步渗透。相比之下,数码消费类需求表现相对疲软,预计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

 

展望后市,预计2025年一季度市场将面临以下几个关键变量:首先,原材料端成本上行压力存在向中下游传导的可能,电池企业面临成本管控压力;其次,终端需求结构性分化或将持续,动力电池在补贴政策支撑下有望维持韧性,而储能市场在技术升级和政策利好推动下,需求增长态势有望延续;第三,储能赛道产品迭代提速,530Ah大容量电芯等新品将在今年一二季度陆续面市,产品更新或将带来新一轮市场机遇。需要警惕的风险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可能影响产业链利润分配,各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对出口需求的潜在影响。

 

锂电材料端

碳酸锂:

 

本周,碳酸锂市场的价格呈现出弱稳运行的态势。目前上游锂盐厂商挺价的意愿依然十分强烈。从供应端来看,锂辉石和锂云母的生产线开工率持续保持高位,整体来看,碳酸锂市场的供应保持高位运行,随着产量的不断攀升,市场已经结束了此前的去库存周期,开始出现库存累积的情况。在需求方面,尽管碳酸锂价格已经逐渐回归低位,但正极厂商对高价锂盐的采购意愿不强,预计碳酸锂价格窄幅波动。

 

碳酸锂1月3日最新价格:

电池级99.5%:7.54-7.64万元/吨

工业级99.2%:7.1-7.25万元/吨

 

三元材料:

 

本周三元材料市场情况显示,1月份三元材料市场预期环比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四季度整体量级已呈走低趋势,环比下降幅度预计在5%到10%之间。个别企业的减量幅度将取决于其供应链需求表现,尤其是动力项目备货需求较强的企业,开工下滑可能较少。因此,总体来看,1月份动力三元材料需求仍然较为稳定,而数码消费类三元材料需求可能同步走弱。

 

价格方面,年末企业库存管理需求较强,但原料采购未见大幅增加。镍钴盐等原料成本支撑较为明显,价格整体下降幅度不大,预计将维持震荡运行区间。

 

三元材料1月3日最新价格:

三元材料5系单晶型:11-11.6万元/吨

三元材料8系811型:13.8-14.7万元/吨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首先1月份磷酸铁锂需求有所下滑,大约下降了10%。比亚迪本周二的招标情况显示,部分供应商的价格已基本谈定,但主要由于这些供应商的产品集中供应给比亚迪,没有其他客户,且大部分产品为三代或以下,溢价能力较差。涨幅大约在1500到2000元之间。相比之下,头部企业因为产品性能较好,预计涨价幅度可能更高,但具体价格尚不明确。

 

此外,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需格局改善的影响,1月份磷酸铁价格上涨了几百元每吨。总体来看,1月份需求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价格整体上升趋势明显。

 

磷酸铁锂1月3日最新价格:

磷酸铁锂动力型:3.3-3.43万元/吨

 

负极材料:

 

本周负极材料市场表现较为平稳。预计1月份负极材料市场会有一定的环比下滑,幅度在10%到20%之间,部分企业根据下游订单情况适当调整生产计划。价格方面,上游石油焦持续涨价,对负极材料的成本端形成较强支撑。整体来看,负极材料市场情况相对稳定。

 

本周负极焦类材料市场表现相对稳定。首先,本月整体出货情况较好,1月份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但供应量较大。原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各厂商挺价意愿较强。

 

石油焦方面,下游需求较好,但负极材料的采购有所放缓,可能是由于前期备货较足,后续按需补货。其他行业对低硫焦的需求依然强劲,因此本月低硫焦市场看涨。此外,进口低硫焦的补充量较少,市场供应不足,预计低硫焦整体向好。

 

本周石墨化材料市场表现较为稳定。12月份,下游需求受负极材料市场带动,订单需求量有所增加。部分零散订单被分配给了代工企业,尤其是内蒙和西南地区的一些成本控制较好的中小型代工企业,在年前重新开始了石墨化生产。

 

价格和成本方面,上游石油焦之前涨价频繁,导致保温料和电阻料的成本有所增加。不过,由于石墨化整体供需关系中需求方占主导地位,石墨化代工价格暂时维持原状,没有上涨。

 

负极材料1月3日价格:

负极材料天然石墨高端产品:50000-65000元/吨

高端动力负极材料人造石墨:32000-65000元/吨

中端负极材料人造石墨:23000-38000元/吨

 

隔膜

 

1月整体头部隔膜厂商排产维持较高水平,一方面下游头部电池大厂维持较高排产水平,另外头部隔膜厂商也积极为一季度行业备库,春节假期对于行业的供应影响有限。

 

本周初进口隔膜关税上涨,由于目前隔膜国内市占率仅仅2%,且仅仅用于数码领域,目前整体国产隔膜市占率较高,对应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而相反随着海外电池厂加速导入国内隔膜供应商且国内隔膜厂商加速海外建厂,中资隔膜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隔膜1月3日最新价格:

基膜9μm/ 湿法:0.7-0.925元/平方米

基膜16μm/干法:0.35-0.45元/平方米

基膜9+3μm陶瓷涂覆隔膜:0.85-1.1元/平方米

 

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市场需求稳中偏弱,整体市场开工率及出货量小幅微调,大厂如火如荼的招标进行时,小部分电池厂将电解液价格压得极低,部分电池厂预感到2025年原料价格会有上升,逐渐接受电解液涨价的现实。本周电解液价格平稳,无明显波动。

 

原料方面,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稳定,整体市场开工率无明显变化,价格基本稳定,大厂招标想持续压价,但是2025年六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锂盐价格上涨势不可挡。本周六氟价格基本稳定,一二月份或将小幅调整,预计三四月份六氟价格开始小幅上涨。溶剂市场产能充足,整体市场开工率偏低,价格基本稳定。添加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无明显变化。

 

短期来看,12月份市场小幅微降,1月份市场表现仍相对良好,市场环比降幅较小。

 

电解液1月3日价格:

六氟磷酸锂国产:6.1-6.4万元/吨

动力三元电解液:2.2-2.58万元/吨

动力磷酸铁锂:1.76-2.33万元/吨

储能磷酸铁锂:1.58-2.12万元/吨

  

锂电下游需求:

 

电池

 

本周锂电池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乐观。首先,1月份头部企业的开工率预期下降不超过5%,主要受到动力电池订单的强劲支撑。虽然国家商务部的以旧换新接续政策尚未出台,但各省的补贴力度预计将延续,这使得市场需求保持强劲,未出现明显的热情降温情况。

 

储能方面,年初通常是招投标的淡季,总体开工量可能会有所下滑。同时,数码消费也进入了淡季。综合来看,1月份电池供给减弱较为明显,但幅度不及预期。除了政策因素外,一季度新车型的备货需求也较为稳定,支撑了市场需求。

 

价格方面,波动不大,但市场对于铁锂、负极及铜箔等材料的涨价预期较强,电芯成本可能存在上涨空间。不过,实际价格传导仍需视具体需求和企业战略而定。

 

锂电池1月3日最新价格: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41-0.48元/Wh

方形磷酸锂铁动力电芯:0.29-0.41元/Wh

方形三元(高镍):670-790元/KWh

 

新能源车:

 

本周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积极的调整趋势。根据各大车企1月1日发布的年度数据,去年国内乘用车销量达到2308万辆,同比增长8.85%,创下五年来的新高。其中,燃油车销量为1237.5万辆,同比下降11.07%,而新能源车销量为1070.6万辆,同比增长46.89%。新能源车的整体年度渗透率为46.38%。

 

在企业层面,比亚迪以427.21万辆的销量刷新了中国历史新高,超过了曾经由南北大众创造的410万辆的纪录。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为123.4万辆,长安73万辆,奇瑞58.35万辆,理想50万辆,鸿蒙智行44.49万辆,广汽埃安41.29万辆,长城32.17万辆,零跑29.37万辆,极氪22.21万辆,蔚来22.19万辆,小鹏19万辆,小米13.5万辆。

 

虽然目前所有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各大车企纷纷晒出的成绩单表明,整体表现依然强劲。

 

储能:


本周储能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稳健。海辰储能和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订单依然饱满,预计到2025年第三季度订单需求仍将保持强劲,特别是由于海外订单的影响较大。整体系统订单量较为充足。

 

价格方面,近期价格维持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今年的出货量约为300多个GWh,近期各省也出台了2025年的储能需求配套政策,整体市场需求呈现稳中向好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远景动力发布了交直流一体机,未来系统集成将趋向于交直流一体的配置。这些产品配置更便于储能系统的管理。此外,随着单个储存容量的增大,530大容量电芯也在逐步推出,预计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有更多的大容量电芯面市。产品更新迭代过程中,旧型号的减量调整可能会对部分厂家的生产造成影响,但总体来看,储能市场需求较去年有所增长。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506号新梅联合广场B座21楼D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