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百科技表示,主要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原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为应对外部环境影响,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市场竞争策略,导致毛利水平有所下降。
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配合国内外客户的产品开发需求,容百科技积极推进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研发投入同比增加。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经营改善,效果显著,各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利润总额及单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在三元材料板块,容百科技全年销量12万吨,逆势增长超20%,公司全球三元市占率超过12%,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了2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的大规模装车、固态电池产业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将为高镍三元材料未来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支撑点。
同时,在全球化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加速导入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客户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已与全球前六大最有价值的电池和电动汽车客户中的五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外客户累计销售量超过2万吨。随着国际客户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公司9系超高镍产品累计销售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
容百科技在年报中还披露,2024年,公司在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75亿元,公司在战略业务上的持续坚定投入,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客户卡位。剔除战略性业务投入后,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04亿元,随着2025年海外产能持续放量以及海外客户的需求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其中,磷酸锰铁锂业务方面,2024年,随着电动卡车等商用车市场的发展,锰铁锂产品在大动力领域的销量大幅提升,容百科技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在多家客户中均为一供地位,一代产品获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实现EV领域量产突破。EV客户端纯用方案领先同行业,并取得国际头部客户合作意向,有望进一步扩大磷酸锰铁锂的市场空间。磷酸锰铁锂二代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型,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获得了客户充分认可,完成批稳验证后,预计2025年将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钠电业务方面,2024年,容百科技钠电正极产品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显著提升。公司钠电正极产品与国内外主流客户持续保持密切合作,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头部电池厂商卡住领先位置,年出货量行业领先,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初,公司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流程;此外,公司已开始在湖北仙桃新建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以满足市场头部战略客户需求。
前驱体业务方面,前驱体板块作为容百科技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与正极业务协同发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024年,公司国内外前驱体产线均通过国际顶级客户的认证审核,标志着公司前驱体产品在技术与质量上已达到全球一流水准。公司高镍/超高镍间歇法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前驱体业务成功推动公司正极与国内外知名客户的高镍/超高镍实现开发合作,前驱体产品也一同进入导入阶段。公司同步开发了磷酸锰铁锂、钠电前驱体、中镍三元前驱体等系列产品,其中锰铁锂液相前驱体已实现批量供应。2025年,依托于全球化布局,公司韩国前驱体产线将实现国际客户批量供应,并加速推进海外前驱体新产能落地,加强国际客户开发,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装备业务方面,容百科技装备业务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带动产品技术性能和成本优势持续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回转窑在三元正极、磷酸盐正极和前驱体的量产应用上均取得了突破,已成功完成高镍正极材料量产验证,将于下一代产线规模化应用。首创新型钠电一体化工艺装备完成中试认证,独创技术将显著降低钠电制造成本,为新能源领域开辟全新增长点。全产业链装备研发以“高性能+低成本”为核心,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应用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前沿技术领域,容百科技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得到多家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循环性能保持领先,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即将于2025年建成。尖晶石镍锰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持续配合多家客户进行验证,性能优秀,获多家客户认可,尖晶石镍锰已实现批量出货,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此外,2024年,容百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4.24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专利方面,公司完成了245项国内专利、29项国际专利申请,获得150项专利授权。公司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206项,国内外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达597项。专利不仅覆盖中低镍/高镍/超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也包括固态电池材料、尖晶石镍锰正极、富锂锰基正极等前沿产品,以及工程装备、检测、回收、极片、电池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