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急转弯:从国民神车到科幻出租车
2024年2月的加州总部,一场决定特斯拉命运的会议火药味十足。面对高管团队"同步推进Model 2与Robotaxi"的集体建议,马斯克一锤定音:终止筹备数年的国民车项目,将百亿美元押注在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这辆被砍掉的Model 2本应是特斯拉的"杀手锏"——采用与Model Y同平台开发,售价仅2.5万美元,预计年销百万辆。内部模型显示,这款平价电动车不仅能对冲Robotaxi的亏损风险,还能为AI研发持续输血。但马斯克显然志不在此。"造大众高尔夫这种事让别人干吧",这位硅谷钢铁侠更痴迷于描绘科幻图景: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Robotaxi将颠覆出行方式,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重塑生产力。在2024年Q1财报会上,他直言特斯拉未来市值将取决于"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而非传统造车"。
二、权力暗战:三高管离职背后的路线之争
战略转向随即引发人事地震。动力总成负责人德鲁·巴格里诺等三位核心高管接连离职,他们正是Model 2项目的坚定支持者。内部人士透露,这些"务实派"曾用详尽模型证明:即便在最乐观情况下,Robotaxi年销量也难以突破百万辆,且需面对各国监管高墙。"马斯克完全忽视了海外市场困境",离职高管帕特尔坦言。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三分之二销量来自海外,但分析表明,Robotaxi 至少在未来数年内将主要局限于美国,因国外监管门槛极高,新兴市场更被中国车企牢牢把控。反观Model 2,在印度、东南亚等潜力市场本可与比亚迪正面交锋。这场路线之争本质是两种思维的碰撞:一边是追求规模效应的制造业逻辑,一边是押注颠覆性创新的硅谷思维。当马斯克在X平台为特朗普摇旗呐喊时,德国特斯拉展厅正遭遇打砸抗议——品牌形象受损与产品线老化形成双重暴击。
三、悬崖边的舞蹈:销量四连跌与万亿赌局
转向代价已然显现:2024年特斯拉交付量出现首降,2025年Q1同比暴跌13%,股价较峰值腰斩。曾经年增50%的神话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主力车型Model 3/Y进入产品周期尾声,电动皮卡Cybertruck沦为小众玩物。但马斯克的赌桌上筹码仍在加码:2024年特斯拉AI研发投入将达百亿美元,相当于蔚来全年营收。Dojo超算日夜训练自动驾驶算法,得州工厂正转型为"机器人产线"。在最新演示中,Optimus已能完成精细装配作业,马斯克宣称"人形机器人需求将达100亿台"。这场豪赌的底层逻辑,或许藏在马斯克2016年制定的"绝密蓝图":用电动车获取数据,用数据训练AI,最终通过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实现指数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