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车 » 市场资讯 » 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50万辆如何闯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21  作者:鑫椤资讯
摘要:随着此前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完成5 0万辆目标的时间节点———2015年的逐渐临近,从中央到地方,从车企到电网,各种利好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也变得空前密集。种种迹象表明,各方尤其是政策制定者极力“保送”的新能源汽车50万辆产销目标并非一个关于业绩考量的数字。事实上,它极有可能成为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的临界点。
      随着此前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完成5 0万辆目标的时间节点———2015年的逐渐临近,从中央到地方,从车企到电网,各种利好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也变得空前密集。种种迹象表明,各方尤其是政策制定者极力“保送”的新能源汽车50万辆产销目标并非一个关于业绩考量的数字。事实上,它极有可能成为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势的临界点。

      纵观全球车市,如中国这般给予新能源汽车厚爱的并不多见。早在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已明确力争在2015年达成新能源汽车产销量50万辆的目标。

      “达成2015年50万辆目标不容易”,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坦言,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走出了艰难的导入期,有可能进入快速发展期,“那么,2020年的500万辆目标就不是问题了”。

      然而这种艰难却很快在2014年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广东4.5万辆,北京3.5万辆,上海1.3万辆,安徽3万辆,海口5000辆,宁波5000辆……今年以来国内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到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据凯基证券统计,目前国内各省份各城市新能源汽车规划总数已达到了33.25万辆。考虑到仍有部分城市尚未公布推广目标,实际数字将很接近于50万辆的目标。而其背后,则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坚定支持和频频出台的各类鼓励政策。其中最近国务院拟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以及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公布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等政策,更是激起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注。“与以往重在示范以及搭建产业框架不同,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显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此轮政策出台更多的目的是‘立规矩’和‘催化剂’”,某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称。

      在一年之前,还有很多专家认为2015年50万辆目标难以达成,但在今年此番的变化中,持乐观态度的人明显增多。

      国家电动汽车863项目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消费的元年,全年总计销量有望接近10万辆(含商用车及混合动力);到2015年、2016年,有望实现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年销售目标。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表示,政府近期将会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完整配套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可以预期。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车企以及消费者多方推动之下,新能源汽车正闯过重重关卡,加速驶向50万辆的目标,并通过市场倒逼进一步扫清障碍,有望最终实现“汽车强国”的愿景。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50万辆和500万辆

      2012年7月国家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506号新梅联合广场B座21楼D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